第十九章 清心-《天罗山徒》
第(2/3)页
寒凌都失败了。
他手持剑,口中苦笑喃喃:
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……”
夫子也是一脸疑惑,只好让他再试。
一个月后,练武场上。
夫子:“?”
寒凌摇摇头。
夫子一脸抱憾沉吟道:“或许是体质所致……教你正气拳如何?不用真气也可大成。”
寒凌扯出一个笑:“夫子不必宽慰学生,正气拳……坊间老人健身所用,学生还没到岁数。”
老人一脸别扭:“不学就算了。”
寒凌也想开了:“学生就此专注于文途,用心专一,倒也不是坏事。”
周围一片孩子的喧嚣,有笑有闹,夫子只好默默点头。
那之后寒凌专心读书,进步神速。
这个世界的文士出自世家,所以写的文章不免玄而又玄,不沾人间烟火气。其中又按姓氏分流派,上古的传世篇章多出自几万年前的世家,这一部分有许多已经消失在无数次的动荡浩劫中,灰飞烟灭。其余也是隐世不出,只有几个还在活跃,广受尊敬。中古则为前朝乃至更远之前,这一部分由于身处太平之年,文风花团锦簇,歌功颂德,他并不怎么喜欢。
而近代则是本朝所写,倒是更切合实际,也更有学术研究的派头。寒凌所选读多为这类文章,其中道理也与前世相像,比如重典治世,仁礼安世,隐逸遁世……此外还有一些专于某方面的,比如军,民,礼,外交……等等。
孟氏学说偏向礼法并行,所述多为理论,算学著作也有很多。而州牧嘉氏则是军文较多,讲述演练行军之法,业界盛名不浅。
至于诗,人们并不看重,只是酒酣耳热之时助兴的玩意儿。
而据寒凌研究,新皇即位好大喜功,文风也是一变再变,为了迎合他逐渐向前朝靠拢。所谓盛世下的危机,由此便可窥得一二。为了考试,寒凌也只得硬着头皮读这些看着华丽非常,实际空洞无比的马屁文章。不知寒暑,窗外日月轮转。
夏去冬来,就是五年。
寒凌已是少年模样,眉眼灵动,唇红齿白,神采飞扬,只是身姿稍显瘦弱。以前夜里还悄悄起身存一丝希冀试着引气,却没一次成功,最后只得息了心思。
十岁,正是参加文武科考的最低年龄,寒凌今年就打算去试一试。
夫子认为他理论稍显不足,实践已是超越众人远矣,就看今年题目是哪个方向。不过仍是那句话,年岁还小,不急于一时。
这一日因夫子有事下学提前,寒凌刚拎了两大兜子书从私学回来,就听屋里似有说话声,近听竟是寒肃在与一女子说话。但外面路上人来人往也听不真切。
第(2/3)页